最新消息
回上一頁   友善列印(另開視窗)   twitter(另開視窗)   plurk(另開視窗)     facebook(另開視窗)line(另開視窗)
「登山35」哈瑪星再生基地啟用暨「非藏‧日常系列展覽」開幕活動
發布日期:106-09-13

非藏。日常 系列展覽

時間:106年9月16日—12月15日 10:00 - 17:00(逢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)

地點:登山35哈瑪星再生基地(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35號)

1F:
「磚」美於前。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
寶。藏 哈瑪星。在地民眾參與活動成果展

2F:
哈瑪星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活動紀實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覽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1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1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2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2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濱海一路88巷
市長巡視濱海一路88巷

活動緣起

一座城市的非常往往是由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所累積起來的,哈瑪星亦如是。自1908年起,哈瑪星歷經繁華起落,直至今日,眼下的日常風景可能總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單調與瑣碎。 本次「非藏。日常」系列展覽嘗試探索哈瑪星日常的底蘊並尋找其中的非常意義,透過展覽的角度從微觀到遠眺、從隱匿到面對,帶領大家一路從哈瑪星的歷史之門、街廓之美,走進常民的生活之中。這是一場非藏私的歲月告白與對話,期待大家走進登山35與我們一同分享屬於哈瑪星日常的本色與況味。

展覽簡介

系列展覽之一:

「磚」美於前。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

台灣住宅建築上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元素,其中,馬賽克磁磚便是經由排列組合與多款顏色與造型搭配,使台灣的透天厝立面上變化出街道上的萬千幾何風景。這些由馬賽克磁磚拼成的圖案,形成特殊的街道景觀。普遍使用讓大家習以為常,再加上視線焦點被招牌與號誌模糊,人們不再留心房屋上賣力綻放的花樣。透過本次展覽藉此喚醒大家,許多漂亮又特別的景觀就在自身週邊,只要用心檢視便可發現重拾。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1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1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2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2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3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3
磚美於前 馬賽克磁磚展紀念拼圖
磚美於前 馬賽克磁磚展紀念拼圖


系列展覽之二:

寶。藏 哈瑪星。在地民眾參與活動成果展

為重現壽山公園與鼓波街歷史風貌,都發局於106年3月26日舉辦「寶.藏哈瑪星」工作坊,帶領民眾實地走訪哈瑪星的巷弄與公園,體察老照片、古地圖的昔日風貌,藉以凝聚民眾對於改造地區的具體建議與共識。參與民眾在走訪現地後,運用都發局預為準備的街道與公園縮小模型、樹木植栽、街道家具等道具,透過動手實作提出改造哈瑪星的建議與期許。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公園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公園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街道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街道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1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1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2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2


系列展覽之三:

哈瑪星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活動紀實

成功大學建築系、三創學程與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合作,邀請美國紐約知名Parsons設計學校建成環境學院(School of Constructed Environments)院長Brian McGrath教授主持,並邀集國內外建築與環境設計等不同領域菁英,於三月底到四月初,舉辦為期一週的國際工作營,帶領成功大學建築系、都市計畫系、經濟系等40多位學生,以哈瑪星都市空間為研究標的,將學校課程與都市議題結合,為哈瑪星如何從港口貨物運輸機能導向,轉化為更具文化與人文風景的都市空間提出不同角度的可能想像。參與者在短短一週時間內,從瞭解在地到提出討論課題,並在國內外專家學者帶領下,親歷現場讓身體感知空間隨著時間流動的變化,提出影像、空間改造或裝置設計的實體操作,內容豐富多元。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1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1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2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2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3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3


系列展覽之四:
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覽

登山街35號房屋興建於1950年代,樑柱式鋼筋混凝土,屋頂則是木構造,街角圓弧造型、一樓及騎樓天花板採泥塑線腳裝飾、燈座作圓形飾以及內外柱貼滿當時流行的馬賽克等,都是典型現代主義建築樣式,也是那個時代哈瑪星常見的建築語彙,保留至今實屬難得,透過整修回復建築原有之美。整修房子的過程中,屋內處處充滿驚喜,許多角落彷佛停留在過去的時光,等待再次被看見。打開衣櫃老太太的訂製服、未完成的布料、飄洋過海的西裝布料,瞬間拉回60、70年代,看見屬於富庶年代下哈瑪星的品味;打開客廳矮櫃,除了有養樂多公司、大同服務站的玻璃杯子讓我們回到童年時光,東方油漆、保麗漆玻璃杯更紀錄著屋主過往風光的歲月。透過藏物拾光展覽,帶領大家走進日常私宅裡,體驗屬於那個時代的生活點滴。
登山街35號房屋
登山街35號房屋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1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1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2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2
9月16日開幕活動實況
9月16日開幕活動實況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1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1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2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2
小朋友體驗馬賽克拼圖樂趣
小朋友體驗馬賽克拼圖樂趣
真理大學來訪參觀
真理大學來訪參觀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1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1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2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2
鼓山國小幼稚園戶外參訪
鼓山國小幼稚園戶外參訪
留下參觀感言
留下參觀感言



哈瑪星新景點—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

大家還記得高雄港二號船渠的樣貌嗎?
這個過去濱線終點、人聲鼎沸、船舶往返頻繁的船渠,堅毅地肩負起哈瑪星地區的繁華,但在歷經戰爭摧殘與時代更迭,隱身於民宅後方少有民眾前往,猶如光華褪盡的主角。


1926高雄築港平面圖
1926高雄築港平面圖


改善前


都發局以提供社區居民日常活動優質場域的概念出發,改造民宅雜亂的背面,既有籃球場重新以明亮色彩予以妝點,並將象徵港口的貨櫃裁切及裝飾哈瑪星街屋常見的窗花元素,轉變為兼具休憩、遮陰與藝術造景的涼亭。夜間由貨櫃內傾洩而出的燈光,仿佛哈瑪星家家戶戶的燈火,充滿溫暖氛圍。



改善後


貨櫃裝置藝術位置圖:
回上一頁   twitter(另開視窗)   plurk(另開視窗)     facebook(另開視窗)line(另開視窗)
 
最新消息
「登山35」哈瑪星再生基地啟用暨「非藏‧日常系列展覽」開幕活動
發布日期:106-09-13 | 資料更新時間:106-10-23 14:54 | 點閱率:9728 | 發布機關: | 承辦科室或人員: | 聯絡資訊:

非藏。日常 系列展覽

時間:106年9月16日—12月15日 10:00 - 17:00(逢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)

地點:登山35哈瑪星再生基地(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35號)

1F:
「磚」美於前。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
寶。藏 哈瑪星。在地民眾參與活動成果展

2F:
哈瑪星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活動紀實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覽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1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1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2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-2
(有關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詳最下方資訊)
市長巡視濱海一路88巷
市長巡視濱海一路88巷

活動緣起

一座城市的非常往往是由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所累積起來的,哈瑪星亦如是。自1908年起,哈瑪星歷經繁華起落,直至今日,眼下的日常風景可能總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單調與瑣碎。 本次「非藏。日常」系列展覽嘗試探索哈瑪星日常的底蘊並尋找其中的非常意義,透過展覽的角度從微觀到遠眺、從隱匿到面對,帶領大家一路從哈瑪星的歷史之門、街廓之美,走進常民的生活之中。這是一場非藏私的歲月告白與對話,期待大家走進登山35與我們一同分享屬於哈瑪星日常的本色與況味。

展覽簡介

系列展覽之一:

「磚」美於前。台灣經典馬賽克磁磚展

台灣住宅建築上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元素,其中,馬賽克磁磚便是經由排列組合與多款顏色與造型搭配,使台灣的透天厝立面上變化出街道上的萬千幾何風景。這些由馬賽克磁磚拼成的圖案,形成特殊的街道景觀。普遍使用讓大家習以為常,再加上視線焦點被招牌與號誌模糊,人們不再留心房屋上賣力綻放的花樣。透過本次展覽藉此喚醒大家,許多漂亮又特別的景觀就在自身週邊,只要用心檢視便可發現重拾。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1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1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2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2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3
「磚」美於前。馬賽克磁磚展場現況-3
磚美於前 馬賽克磁磚展紀念拼圖
磚美於前 馬賽克磁磚展紀念拼圖


系列展覽之二:

寶。藏 哈瑪星。在地民眾參與活動成果展

為重現壽山公園與鼓波街歷史風貌,都發局於106年3月26日舉辦「寶.藏哈瑪星」工作坊,帶領民眾實地走訪哈瑪星的巷弄與公園,體察老照片、古地圖的昔日風貌,藉以凝聚民眾對於改造地區的具體建議與共識。參與民眾在走訪現地後,運用都發局預為準備的街道與公園縮小模型、樹木植栽、街道家具等道具,透過動手實作提出改造哈瑪星的建議與期許。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公園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公園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街道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-街道組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1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1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2
寶。藏 哈瑪星民眾參與工作坊成果展覽-2


系列展覽之三:

哈瑪星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活動紀實

成功大學建築系、三創學程與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合作,邀請美國紐約知名Parsons設計學校建成環境學院(School of Constructed Environments)院長Brian McGrath教授主持,並邀集國內外建築與環境設計等不同領域菁英,於三月底到四月初,舉辦為期一週的國際工作營,帶領成功大學建築系、都市計畫系、經濟系等40多位學生,以哈瑪星都市空間為研究標的,將學校課程與都市議題結合,為哈瑪星如何從港口貨物運輸機能導向,轉化為更具文化與人文風景的都市空間提出不同角度的可能想像。參與者在短短一週時間內,從瞭解在地到提出討論課題,並在國內外專家學者帶領下,親歷現場讓身體感知空間隨著時間流動的變化,提出影像、空間改造或裝置設計的實體操作,內容豐富多元。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1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1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2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2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3
「感知運動城市」國際工作營實況-3


系列展覽之四:
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覽

登山街35號房屋興建於1950年代,樑柱式鋼筋混凝土,屋頂則是木構造,街角圓弧造型、一樓及騎樓天花板採泥塑線腳裝飾、燈座作圓形飾以及內外柱貼滿當時流行的馬賽克等,都是典型現代主義建築樣式,也是那個時代哈瑪星常見的建築語彙,保留至今實屬難得,透過整修回復建築原有之美。整修房子的過程中,屋內處處充滿驚喜,許多角落彷佛停留在過去的時光,等待再次被看見。打開衣櫃老太太的訂製服、未完成的布料、飄洋過海的西裝布料,瞬間拉回60、70年代,看見屬於富庶年代下哈瑪星的品味;打開客廳矮櫃,除了有養樂多公司、大同服務站的玻璃杯子讓我們回到童年時光,東方油漆、保麗漆玻璃杯更紀錄著屋主過往風光的歲月。透過藏物拾光展覽,帶領大家走進日常私宅裡,體驗屬於那個時代的生活點滴。
登山街35號房屋
登山街35號房屋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1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1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2
莊宅。藏物拾光展場現況-2
9月16日開幕活動實況
9月16日開幕活動實況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1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1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2
10月21日 姚銘偉先生演講-高雄古寫真散步2
小朋友體驗馬賽克拼圖樂趣
小朋友體驗馬賽克拼圖樂趣
真理大學來訪參觀
真理大學來訪參觀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1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1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2
鳳翔國小戶外教學-2
鼓山國小幼稚園戶外參訪
鼓山國小幼稚園戶外參訪
留下參觀感言
留下參觀感言



哈瑪星新景點—捷興一街貨櫃藝術裝置

大家還記得高雄港二號船渠的樣貌嗎?
這個過去濱線終點、人聲鼎沸、船舶往返頻繁的船渠,堅毅地肩負起哈瑪星地區的繁華,但在歷經戰爭摧殘與時代更迭,隱身於民宅後方少有民眾前往,猶如光華褪盡的主角。


1926高雄築港平面圖
1926高雄築港平面圖


改善前


都發局以提供社區居民日常活動優質場域的概念出發,改造民宅雜亂的背面,既有籃球場重新以明亮色彩予以妝點,並將象徵港口的貨櫃裁切及裝飾哈瑪星街屋常見的窗花元素,轉變為兼具休憩、遮陰與藝術造景的涼亭。夜間由貨櫃內傾洩而出的燈光,仿佛哈瑪星家家戶戶的燈火,充滿溫暖氛圍。



改善後


貨櫃裝置藝術位置圖: